李龙听着刘山民这话的时候,就知道今天肯定是走不了了。
刘山民也没磨叽,感谢的话完,就带着李龙去看他这趟拉回来的东西。
“听高楼你那边嘎斯六九车比较受欢迎,我就又弄来三台。一台比较新点儿的,开了三年,两台是改民用的,就是头一回拉回去那种,平时开着也行。”
李龙看着卡车上拉着的嘎斯六九车点点头。
大体上看,三台车子一台是军用绿涂装,两台是民用的那种,上半个米白,下半个淡黄,壳子也不是帆布的那种,而是变成了硬壳,和汽车一样了。
这样看起来就比较正常了,也不知道自己那边的客户喜欢不喜欢。
“皮子还是不少,不过现在开春了,原来打猎的那些人有些去放牧了,这算是最后一批规模比较大的皮子,五千张,以后再有的话,数量就没这么多了。”
“羚羊角倒是不少,有些是打来的,有些是我让人去捡的。他们这边的人对这个不在意,捡了随便给点钱就能拿到,还挺赚的。”
刘山民介绍起来也是挺随意,最后那台蒙着帆布的卡车他只是:“这里面的东西就不给你了,我交任务用的,反正这回赚不少。”
李龙明白他的意思,现在国内虽然外汇比较少,但对于紧缺的急需要买的东西,还是很大方的。
而刘山民本身对于国内关于资金方面的奖励要求已经不算高,来回的时候只需要能顺带着批一些物资,那他就能赚回来几倍了。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是不可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这时候肯定是要综合运用的。
而且看刘山民目前的状态,对于上面给他的那些自由度是挺满意的,而想来他的上线对于他现在的情况肯定也满意,不需要上面多协助,只是几条政策性的倾斜,就能交出满意的答卷,换回来需要的东西。
多好!
“晚上一起吃个饭,到时介绍几个朋友给你认识。虽然你做口岸上的生意,但实话,你当初给我的那些话,对人家也挺有启发,所以人家也想认识一下你。”
李龙心别人认识我是谁?肯定还是主要想和你打好交道,我这里不过是个由头而已。
反正已经到了,他也没啥,先去休息了。
刘山民送李龙去休息的时候还往他车里装了一大包东西,都是哈方和苏联那边的特产。因为霍尔果斯是个较大的口岸,这时候的影响力虽然不如北面的阿拉山口,却也不了。
因此一些中亚的东西也会从这里过,哈方那边也容易买到,比如土耳其等国家的东西。
虽然对这个国家不感冒,但这些特产李龙还是挺喜欢的。
当然其实也不是他喜欢,带回去家人喜欢啊。比如那在他看来甜得有些发腻的糖果巧克力、看不出名字的红酒、花花绿绿的丝巾、精致的地毯座垫和粗大的香肠之类的,他吃不了,但这时候的孩子是真的喜欢。
霍尔果斯是有旅馆的,刘高楼给李龙安排的这个还不错。以前是住在他的院子,不过眼下刘山民要在院子里会客,李龙过去不太方便,所以就没去。
李龙乐得清闲,他把车子停好,东西放好后,干脆就在霍尔果斯转了起来。
距离旅馆不远处就是国门,附近有个哨所。镇子上还有个边防连,距离哨所不到一公里的距离。哨所那里有哨楼,李龙能看到哨楼上正在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哨兵。
这时候的国门还没那么气派,以李龙的视力,现在能看到在国门处检查的边防武警,还有通关的汽车。
也就是,进出国境的车辆在这里有三重检查,边防官兵,边防武警和海关。
知道那边不让进,李龙就在附近转一转,发现借着国门开着的也有一些商店,卖的有自称是国外进来的东西,至于真假,可能这时候真的多?
当然最多的还是饭馆、修车铺、旅馆等等,对了,还有一些看着有些似是而非的理发店。
大上午的,阳光正好,李龙还看到了一些民族面孔或者是异域面孔?
因为本身这里就有国内的俄罗斯族人,也有国外的俄罗斯人过来,所以分不清。
转了一圈,李龙拒绝了几个明显来自口里的理发姐姐的招揽,回到了旅馆。
他觉得这些人倒挺敬业的,这么早就起来营业了。
自己理的是毛寸,现在的普通理发师可处理不了。
刘高楼正在旅馆的院子里等着李龙,看李龙进来,他笑着道:
“李老板,这是去哪里转了?”
“就四下转转。”李龙随口道,“你二叔那边事情处理完了?”
“还没有,是有新的买卖了,我是无关人,就出来了。对了,晚上咱们聚一聚,明天再走,我二叔了吧?”
“了了。”李龙道,“那要不要给革命别克打个电话一下,让他明天赶过来?还是我们过去接?”
“我给他打电话了,让他明天上午赶到清水河那里等着就行了。”
既然刘高楼已经安排好了,李龙也就不多,不过他还是解释了一下:
“刘老板,我那玉石就是普通的碧玉,以后咱们别再那档子事情了好吧。我现在都后悔当时给你你开玩笑这事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刘高楼笑笑,“也就是别克关系不错,不然别人我也不可能。再了,这事也是好事,不定成真了呢?”
“不可能是真的。”李龙摆摆手,“都啥时候了,咱得相信科学。”
话是这么,他自己也不是很确定。
不然自己怎么回事?
“有些事情不是科学也讲不清嘛,啥外星人、气功之类的。”刘高楼就开着玩笑,“行了后面不了。对了,这回回来的时候,还拉白糖啊。”
“这没问题。”李龙笑笑,“没想到那边白糖这么缺。其实哈加盟国那么大,随便开点地种甜菜,然后生产糖就行了啊。”
“这边轻工业不行,人少,制糖厂虽然是有的,但产量不行。”刘高楼解释着,“不是没厂子,有的,不过不够。”
人少,有糖厂,还不够。
这几个词放一起怎么感觉都是有点混乱,不过李龙也知道那边的大致情况,没细。
中午就是简单吃个面,晚上比较豪华一些,是在这里比较大的一个饭馆子里面,一个大房间里,八仙桌上已经开始上菜。
除了刘家叔侄,李龙,还有两个人。
“这位是海关的杨科长,”刘山民给李龙介绍着,“这位是在这边做边贸生意的童老板。”
介绍完之后,他也给两个人介绍李龙:
“这位是从玛县那边过来的李老板。玛县你们可能不知道,但石城你们一定知道,玛县就在石城东边十来公里,那里盛产碧玉。
你们别看李老板年轻,但身家可不少,老童,你都不一定能比得过,不过李热心公益事业,还是全国表彰的先进个人,自治区那边挂了号的。”
后面那话看似吹捧李龙,在李龙耳朵里,却感觉是对其他两个人的提醒。
这个杨科长三十多岁,身材高大,梳着大背头,往那里一坐,浑然看不出来是海关的科长——可能没穿制服?
不过让李龙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脸长得特别像维族,但听刘山民的介绍却是汉族。
挺怪。
至于这个童老板,中风头,和蔡姓歌手打扮的有点类似,可能是想学儒商模样,长相也挺清秀的,就是个头不高,但话挺风趣的。
第一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