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莫没有上前,只是站在离病床三米远的地方,静静观察——他的目光扫过患者的面色(眼睑下方隐隐泛着青黑)、呼吸节奏(吸气浅快,呼气绵长,比例失衡)、手指无意识的动作(右手食指每15秒会轻微抽搐一次),甚至连病房里的摆设(靠窗位置放着一块半人高的陨石标本,书桌旁有一个大型空气净化器),都没有放过。
十分钟一到,陈莫转身离开病房,回到会议室。不等众人开口询问,他便语出惊人:“不是器质性疾病,也不是心理疾病。患者的问题,出在‘场’的紊乱。”
“场?什么场?”郑关杰猛地坐直身体,眼神里满是震惊。
“生物电磁场。”
陈莫解释道,语气里带着一种将现代物理学与古中医理论融合的独特逻辑,“患者长期处于一种特殊的、高强度的不对称电磁环境中——可能是周围环境的地磁异常,也可能是接触了强磁性物质,导致其自身的生物电磁场(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经络气血’)运行节律发生低频共振紊乱。
这种紊乱不会改变器官的形态,也不会影响血液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却会干扰神经元的正常放电和内分泌的微节律,进而表现为低热、乏力、神经痛、意识模糊等症状。常规检查针对的是宏观结构和化学物质,自然捕捉不到这种物理层面的‘信息’扰动。”
这番话超出了所有专家的认知范畴,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有人皱眉沉思,有人摇头表示不信,还有人拿出手机,搜索“生物电磁场紊乱”的相关资料,试图找到反驳的依据。
陈莫却仿佛没看到众人的反应,目光转向郑关杰,语气笃定:“郑组长,如果我没猜错,老先生发病前三个月左右,工作或居住环境应该有过变动。
新的办公室或书房,是否靠近大型变电设施、高压线路,或者地下有特殊的矿物结构(比如磁铁矿)?另外,他是否有收藏特殊矿石、陨石的习惯,并且长期将这些物品放在身边?”
郑关杰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撑在会议桌上,身体微微颤抖,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你……你怎么会知道?老先生两个月前刚搬入山下的新居,上周我们请地质队勘测时,确实发现他书房正下方有一条小型磁铁矿脉!
还有那块陨石——是他去年出国访问时收到的礼物,一直放在书房的展示架上,从未挪动过!”
这句话如同惊雷,炸响在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愣住了,之前质疑的、不屑的、沉思的,此刻脸上只剩下彻底的震惊——陈莫不仅给出了一个超出常规的诊断,还精准地“回溯”出了致病的环境因素!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医术,更像是一种“未卜先知”的能力!
会议室里陷入死寂,只有窗外的风声偶尔传来,吹动窗帘轻轻晃动。
“病因在‘场’,不在‘体’。”
第一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