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番外一
北山书院篇
一
北山书院建成那日,盛玉亲自去剪了彩。
浓密的树荫,空旷的场地,书院的先生、学子各站一侧,边关各大管事齐聚一堂,来往于山上的百姓络绎不绝,爆竹声响,可谓热闹非凡。
谢斯那日正好在边关,便自告奋勇前来唱礼——
“彩帛铺张老板赠白银三十两。”
“扇子铺徐老板赠白银二十两。”
“吴记药房吴大夫赠白银八十两,另附白术附子汤十副、通幽汤十副……”
“李氏猪肉铺赠猪后腿两条、猪下水若干……”
“城南刘氏赠白银五两。”
“清水村王守成一家赠白银八两。”
“……”
书院周边种着一片槐树,高大粗壮,枝叶繁茂,层层叠叠,洒下一片阴凉。
树下坐着一个眉目清俊的青年,他的神情冷淡,专注而沉静,伴随着谢斯的唱礼声,提笔在面前的礼单上记录下一个个名字。他的动作快而不急,字迹如行云流水,笔势洒脱,写得一手好字。
“咻咻——”
崔实初皱了皱眉,停了笔,擡起头朝声音的来源处看去,便见谢斯对着他挤眉弄眼,示意他往左前方看。
崔实初看过去,便见被唱到礼单的商人随着自己的名字响起,一个个都挺起了胸膛、擡起了头,那模样活像一只骄傲的大白鹅。
而身旁原本安静如鸡的人,在听到自己的名字后,立刻也如前人一般,骄傲地站直了身体,生怕别人注意不到自己。
若是听到自己送的礼比旁人多,便又将胸脯往上挺了几分;但若是听到比旁人少,便收敛了动作,只撇撇嘴,面上虽还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心中则暗恨自己怎么就没多送点儿东西……
——要是早知道送的礼会当着众人的面念出来,礼单还会被书院留存刻在后山的石壁上,自己怎么也不该在这种时候小气啊!
看着这一幕,崔实初笑了笑,带着点儿无奈摇了摇头,低下头继续着手上的动作。
今日来送礼的人多,工作量可不小。
不管各商贾心中有何想法,至少在表面看来在座氛围依旧是其乐融融。
北山书院有了资金,各大富商得到了名声。
这一场开院仪式可谓是宾主尽欢。
二
北山书院的山长姓叶,名叫叶疏鸿。
这位叶山长可谓是大有来头。
——乃是现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儒、原名噪一时的云麓书院山长。
大夏帝曾多次请他受任朝堂他不去,多家书院曾邀他担任山长他拒绝,这样一位名声赫赫的大人物又何至于千里迢迢赶赴边关成了北山书院的山长?
这一切还得从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午后说起——
“孙秀才推辞说自己难担大任。”
“李治先生说自己醉心学术,恐无多余时间管理书院杂务。”
“崔先生以自己资历不够为由拒绝。”
“这位孔先生与咱们北山书院教学理念不合……”
将纸上列出的名单一个个划去,盛玉眉头轻皱,不由得露出苦恼的表情。
谢景珩推门进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幅景象。
他手上拿着一碟刚洗好的水蜜桃,盘青如玉,沾着水珠的桃子白里透红,果香如蜜,被轻轻放在了一旁的桌上。
在旁边听了一会儿,谢景珩突然出声:“阿玉觉得原云麓书院的山长叶山长如何?”
盛玉道:“那自是极好的。可叶山长不知隐居何处,已常年未出现于人前,避世之心显著,恐怕无法得偿所愿。”
谢景珩笑了笑:“若是我有办法呢?”
盛玉侧头看向他,神情疑惑。
接过谢景珩递过来的水蜜桃,轻咬一口,冰凉且甜丝丝的汁水瞬间溢了满口,便听眼前之人笑道:“我有没有和你说过……我幼时曾在云麓书院就读过一段时间,而且,这个叶山长,我得唤他一声‘外公’。”
当得知还有这一层“裙带关系”在后,盛玉沉默了,随后拍案惊呼:“对啊,晋城城主是你舅舅,叶山长是他堂叔,同样姓叶,我怎么没想到呢?”
不知谢景珩是如何说动的这位大儒,但不管怎样,现在叶疏鸿成了北山书院的山长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三
北山书院尚未建成时,盛玉便广发英雄帖,邀请各大名儒或身怀一技之长的先生前往书院任教。
因待遇优厚,前来应聘者众多。
经过性情、能力、教学理念等多番考察后,北山书院的先生现已全部招聘完毕。
城内的西街学堂仍被保留了下来,作学龄孩童启蒙之用,北山书院面向的学子年龄层则为较大,但依旧延续了男女学子同学的传统。
而书院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学子所学的学科内容——
除了传统书院需学的四书五经、君子六艺外,北山书院还额外增加了五门学科: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科学以及农学。
课本是边关自产的,基础版有物理一、化学一、生物一,为全体学子必学内容,至于进阶版则并不强求,凭各人喜好学习。
第一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