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样式的梳妆镜在朝城畅销这件事在盛玉的意料之中,让她意外的是崔玦传来的另外一个消息——有位贵女因为没买到随身镜险些大闹书舍,后来从这附近路过的一个大人发现此人正是自己家的逆女后,这场尚未展开的撒泼行为才算夭折。
戏剧性的是,唱出这场戏的主角恰好是盛玉的老熟人——薛娉婷。
薛家,盛玉的外祖家;薛家目前的当家人薛文臣是她的亲舅舅;薛家大小姐薛娉婷,她的好表姐,也是她的替婚对象。
显然,崔玦也是了解这层关系在的,只是不清楚盛玉与薛家的关系如何,是以他在信中才问了这样一句话:是否需要给薛家人开后门?
看到信后,盛玉只轻瞥了一眼,神色淡淡。
回想起“盛玉”与她母亲在薛家受苦受难的那段日子,盛玉觉得自己没有出手整治他们都算她仁慈了。
简单回了一句话,让崔玦以平常心对待,盛玉便没再继续理会这件事。
一个薛家还不足以让她花费多少精力,尤其是现在边关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等着她去做。
这也是目前边关百姓最为关心的事——给番茄搭架子。
两个月前,从晋城来的“包身工”们在边关的土地上种下了第一次出现在大夏的植物——番茄,现在两个月过去,在众人的精心呵护下,地里的番茄苗全都长得郁郁葱葱,十分茁壮,而现在也到了番茄坐果的时候。①
番茄苗的高度较高,成年植株一般可生长到两米左右的高度,只是它的根茎却较为纤细,在一枝可生长4~6个果实的情况下,枝干无法承受番茄的重量,这就需要人为搭建架子以作支撑之用。
同时,除了防止植株倒伏之外,给番茄搭架以后,还可以有效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产生,从而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
在番茄的坐果期搭建架子是早已列入计划的一件事,现在便到了实行的时候。
边关的农田都是有专人打理的,在农田上工的人也是在边关百姓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是东街的十倍不止。
“以农为本”是农业社会最为基本的发展理念,也是边关目前以及未来会长久坚持的策略。
不管是对盛玉,还是对生活在边关的百姓们来说,田地永远是他们最为坚实的依靠,是以除原本便在农田上工的人之外,东街众人在上工之余,都会时不时前往农田看看、逛逛,亦或是时不时搭把手。
纵使是最为不事农业生产的晋城人,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也对农田中生长的各种作物生出了深厚的感情——而最受他们珍视的,无疑是由他们亲自种下的番茄苗了。
要给番茄搭建架子的消息一传出,晋城人已经个个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即使深知自己的笨手笨脚,也打不消想给番茄苗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念头。
这天,换好简便的衣装后,盛玉便领着枝儿往番茄地里去了。
还没到地方,已经能听到那边传来的热闹的声响:
“诶诶诶,这个架子是这样搭的吗?你会不会啊,可别给我的番茄小宝贝整不舒服了。”
“你可行了啊你别来恶心我,中午饭还没吃,先被你给整吐了。”
“怎么了,难道番茄就不是你的小宝贝了?别以为我不知道,昨晚知道今天要来搭架子的时候,可有人激动得半夜都睡不着觉呢。”
……
“喂,那边那两个先别聊天了,过来帮我扶一下架子。我想一下,许婶之前好像是这么教的吧……先把细竹子用人字架的形式搭起来,然后,然后呢?哎我这破记性。”
“——然后把番茄枝条靠在支架上。”
“哎对对对!”
……
使用“人字法”搭建支架,选用的细竹竿大约需要1米到1.5米长,按照每两棵植株使用两根竹竿的方法,将竹竿稳定插入植株外侧的土壤中,再把相邻的两行四根搭架竹竿的架头交错捆绑在一起,最后再在上面绑一根横竹竿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
这是番茄搭架最为简单方便的一种方法,但对刚接触这种方法的边关百姓来说,却是手忙脚乱,根本不得章法。
一会儿不是竹竿插得不够深,在绑架头的时候不小心弹射出来弄了自己或旁人一身泥;便是将架头绑得一团乱,看上去十分不美观;又或是担心自己手劲儿太大,怕折损了番茄细嫩的枝,只得更加小心翼翼,一时却急得满头大汗,连根绳儿也绑不好。
众人都沉浸在自己手上的事中,一时无人发现盛玉的到来。
打断了枝儿想出声的想法,盛玉在人群中找到了许玉兰的所在之处,她径直走了过去。
许玉兰此时正在教几个年轻小伙儿怎么搭架子——
“先拿四根细竹竿插在垄中间,也就是番茄苗的外侧,为了避免插不稳可以插深一点儿,再把着上面那一头用绳子缠紧,最后在相邻几个接口处穿插一根横竹竿,都听明白了吗?”
许玉兰一边讲解,一边做着示范动作,她的声音不算很大,逻辑却十分清晰,几句话就把过程教得清清楚楚。
将一颗番茄苗的枝干小心地用细绳绑在竹竿上,许玉兰擡起头,就看见方才还听得一脸认真的几人居然在走神,不仅如此,他们脸上的表情出奇的统一,挤眉弄眼的同时,眼神还时不时瞟向她身后的方向。
许玉兰有些恼了:“种菜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也需要耐下心来打磨功夫积累经验,光凭一时的兴趣可不行。”
第一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