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盛玉从远处款款而来,方才还在高谈阔论的几人不知怎的突然噤了声。
谢迩看了他们一眼,很快又别开了视线。
他的唇角微微勾起,带着若有似无的嘲讽意味。
还未走近,李铁兰抢先上前一步大声喊了一句:“少夫人!”
盛玉的眼神转过来,看得李铁兰不由心中一悸。
不管盛玉平日里表现得多么平和,可少夫人到底是少夫人,太过柔和的处事方式如何能撑得起一个偌大的边关城?仅就她周身的气势而言,也少有人敢在她面前造次。
李铁兰咬了咬牙,鼓足勇气继续说道:“少夫人,我想加入水泥队!”
方才他们争论的内容已尽数传入盛玉耳中,对李铁兰所言她并不感到意外。
只是盛玉却并未就此表态,而是转身看向了谢迩:“你是水泥队的负责人,对此你怎么看?”
谢迩哈哈一笑,视线在躁动不安的男人们中玩味地转了一圈。
他收起笑意,表情逐渐变得正经:“水泥队的选拔标准,不看力气大小,也不看是男是女。”
“我手下的人在我眼里并无男女的区别,只要谁有真本事,谁就能让我高看他一眼。”
盛玉颇为认同地点了点头:“我也觉得谢厂长说得有理。”
“工作不曾有男女之分,只以性别为评判标准未免过于武断。糊水泥这件事,男人做得,女人未尝做不得。”
她又看向李铁兰:“既然你有心想试,那试试也并无不可。”
话音一转,盛玉继续说道,“不过今日只是培训,能不能真正进入水泥队还得靠你自己的本事。”
给了机会自然得把握住,李铁兰深知这个道理。
她满脸欣喜,应得大声:“少夫人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入水泥队的!”
盛玉与谢迩两人一唱一和搞了这一出,其他人即使心中颇有微词,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谢迩递给盛玉一个口罩,又示意拿着口罩的士兵给李铁兰拿了两个。
他将脸上的口罩扯了扯,看向众人:“行了,都把口罩戴好,准备跟我进去水泥厂。”
参观水泥厂的流程和昨日并无甚区别,只是今日刚好赶上了上工的时辰,水泥厂内人来人往,噪音与灰尘比之昨日更甚。
热气铺天盖地涌过来,直把人蒸得满头冒汗。
李铁兰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大部分人第一次见到水泥的生产过程,无不被其中煅烧带来的变化而感到震惊。
直到来到生产完成的水泥灰旁,见到加水混合搅拌而成的稠状水泥,眼中更是充满了好奇与跃跃欲试。
“这一步叫打水泥也叫和水泥,只需加水搅拌成这种稠状物即可。”
谢迩说道,“当然,稀了不成,过于稠了也不成。有没有人想来试试?”
不少人举手,谢迩随意点了几个人。
和水泥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铲子遇到阻力的时候也需要用巧劲加以搅拌。
吴小黑咬着牙,手和脚一起使劲,不肯轻易放弃。
谢迩在一旁做指导:“你这边太稀了,再多加点儿水泥粉。”
“水泥灰不用银子是吗?弄这么稠,加水。”
虽然上场和水泥要挨骂,但对这些从未接触过水泥的人来说,他们宁愿挨骂也要去感受一下这种新奇的事物。
其他人在旁边看得火热,谢迩却没有这个打算让他们全都试一遍。
现在看着新鲜,可糊水泥到底是一项乏味的工作,到时候能坚持留在水泥队的还不知道有几个人呢。
谢迩拍了拍手,示意他们停下手中的工作。
“水泥和好后就可以拿来砌墙了,用水泥糊过的墙面十分坚硬,只用人力几乎没推倒的可能,想来试试的现在出列。”
他往旁边走了一步,将身后用水泥砌好的半米高的墙体露了出来。
砖是土砖,表面用水泥糊了一遍,看起来既干净又平整。
这就是他们日后所砌成的墙的模样吗?
他们日后也能住进这样的墙砌成的房子里?
那可真是太美了!
众人看着,不由得吞了吞口水,还是谢迩清咳一声才把他们从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拉出来。
“我来!”
李强大摇大摆走了出来,方才被落了面子,他现在非得挣回来不可。
众人便见他撸起袖子,怒目圆睁,举着拳头蓄势待发,往后退了几步蓄力,接着狠狠往墙上撞去。
李强有一把子力气这件事在队里是出了名的,这一拳头下去不得把这面墙砸个大洞?
所有人都别开了眼,不忍心见到这幅场面。
但下一秒,传来的却是李强凄厉的叫喊声:
“啊——这什么东西,怎么这么硬!”
应声看去,李强正紧紧抱着发红的拳头呼痛,他的五官皱成了一团,脸上痛苦的表情看上去不似作假。
“真有这么硬?”他可是曾亲眼看到过李强一拳把别人家的土墙推倒的。
手上的阵痛还没缓过劲来,李强只觉得手上传来一圈一圈的痉挛之感,他都已经这么惨了,还要被人质疑,李强怒了:“你要是不信,可以自己上去试试。”
那人连连摆手后退:“不了不了,我可没有这么傻。”
李强:……感觉膝盖中了一箭。
谢迩走上前来:“水泥干了之后的硬度超乎想象,若是墙体够硬,即使用铁制工具也很难对它造成损伤。”
“所以水泥对边关的建设至关重要,而你们水泥队,就是能将边关打造成铜墙铁壁的大功臣!”
一番话听得众人热血沸腾,气血上涌,恨不得现在立刻就提起水泥上阵糊墙,为了边关赴汤蹈火。
谢迩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哦,忘了你们现在还不是水泥队的成员。”
“连砌墙都没学会,方才说的话未免太难为你们了。”
这话听着可就让人不乐意了。
“谢厂长,我们现在就能学!”
“对啊,”小队长赵一也开了口,“时辰也不早了,谢厂长赶紧叫教我们砌墙的师傅出来吧!”
昨日他们便知道有一个师傅今日会来教他们砌墙,赵一等人期待了一整日。只是今日培训时间都过半了,还不见那位师傅的身影。
谢迩点点头:“那行。”
于是众人纷纷朝门口看去,却丝毫不见有什么风吹草动。
有人按捺不住了,伸长脖子问:“师傅人呢?”
谢迩摸着下巴,不紧不慢回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水泥队的培训正式开始,盛玉此时却有了一件更为棘手之事。
大夏民风虽颇为开放,可“男尊女卑”的观念却依旧根深蒂固存在于百姓的思想中。女人出嫁前以父为天,出嫁后以夫为天,可以说身为女性,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人权可言。
以薛婉为例,在父死夫亡,子嗣中又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她就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从前的娘家。
纵使明知嫂嫂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她也从没有生出过立女户的想法。当然,在盛文清刚死的那几年,她们孤儿寡母也很难在乱世中生存下去。
李铁兰的出现却让盛玉看到了女性思想萌芽的可能。
她敢于在传统固定模式下冒头,敢对男性的指责说不。
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实现男女平等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进一步解放女性,还得从长计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盛玉认为,若是女性掌握了经济大权,那便有了掌握话语权的底气。
在前朝以至当今大夏其他各城,皆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
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在内做家务操持家庭,全家的生计全依靠男人。
在这种情况下,女人脱离了男人便没有了生活的资本。
连自身温饱都无法保证,又从何来谈人权问题?
以上情况多指平民家庭的妇女,但贵族小姐有丰厚嫁妆在手的同时,也遭受了来自家族、世俗更深的禁锢压力。
基于边关城此时的特殊情况,女人同样出门在外上工,虽然做的工作相比男人来说所得工分较少,却改变了家中进账全靠男人的情况。
而男女工分不均的情况,待边关发展,同样能有所改善。
目前边关主要在搞基础建设,工分较多的工作皆是力气活,普遍来说,女性在这方面天然弱于男性,这点无需不承认。
但从综合方面考虑,男□□势各在不同之处,未来工种增多,工分男多女少的情况必然有所改变。
就目前而言,若是李铁兰成功入职水泥队,那她一天可得十五个工分,这个数目已经超越了边关大部分男性。
建设好经济基础的下一步,便是思想开化。
前朝思想限制女人,世俗男性限制女人,就连女人自己也限制女人。
第一小说